电视,尽管经过多轮智能化迭代,但始终是一个以影音体验为主的大屏产品,用户最直观的感受来源于大尺寸屏幕所表现出的画面。正因如此,围绕画质这一基础表现,电视显示技术百花齐放,反映到消费者接触的产品当中,就是ULED、OLED、QLED、激光电视等品类的选择更多了。
但影音体验的构成部分,显然不是单一的画面,更有入耳的声音以及交互的操控,在显示技术向前迈进的同时,其他维度的体验也需要进一步升级,才能让电视内容的体验更加生动。
听感难以量化,但可以从认证入手
在市场的多轮教育下,用户已经开始学习并了解到一部分屏幕参数,比如对比度、峰值亮度、色域等,以及各家的画质技术、画质芯片方案。但除了少数的hifi发烧友以外,似乎大众对于声音的认知仍然处于初步阶段。
这一方面是由于画面可以通过直接的观看或者照片、视频等进行较为直观的展示,用户评价门槛较低,另一方面则是大屏市场是主战场,企业会共同发力提升消费者认知。与之相比,声音的评判则要“玄学”得多,虽然也有阻抗、功率、频响曲线等参数,但听感和参数堆积并不成正相关关系,而且每个人的听音取向都会有所差异。与画质参数相比,其实音质的感知传递更加困难,而且其对体验环境的要求也更加苛刻。
既然无法用简单的参数进行表达,也可以通过一些“认证”来证明自己的产品实力。大家所逐渐熟知的“杜比”“IMAX”“Hi-Res”等技术标准,虽然不能代表最终的音质能够符合每个用户的胃口,但是其可以作为电视音响系统表现力的基础保证。
头部企业扛旗,音效技术迭代加速
实际上,电视行业对于音质领域的布局已经持续了很久。索尼、三星、海信等各大品牌纷纷在高端机型中引入杜比、哈曼卡顿等音效算法,音响效果已经成为电视产品核心卖点之一。
以海信为例,近年来新推出的电视产品在音效技术上持续加码。一方面,积极引入杜比全景声认证,让电视充分还原影视作品本身的声场、声音定位表现,提升临场感。另一方面则是与音响行业内的老玩家进行合作,比如海信与哈曼卡顿的联合研发成果,目前已经落地在激光电视产品当中。
从战略布局上来看,各大品牌将重心放在围绕技术下沉应用以及产品基础设计上。比如海信已经着手推动杜比全景声技术在各价格区间产品中的普及,同时在超高端机型中,持续对音响结构、布局、算法进行不断革新,比如最新发布的U9G中就引入了多声道技术,重点增强3D音效体验。
此外,海信ULED电视U7G-Pro搭载了WAVES大师音响系统。这是海信首次引入WAVES技术,由格莱美获奖工程师调校,同时将声音细化为清晰度、环绕声、重低音3个部分进行优化。从行业趋势来看,这种升级思路有望成为电视音质领域的一大方向。
一台电视兼顾多种音效算法,智能化调节提升音质表现
电视机的超薄设计特征导致电视音响本身低音不够好,这是业内通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海信自主研发了Hi-sound音质处理系统,通过智能化的方式合理调配电视内的音效算法,使电视高低音、环绕音等多维度音效达到“最优组合”。
音质与画质一样,单项技术往往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据海信电子信息集团研发中心音响专家王海盈介绍,海信之所以选择自主研发Hi-sound音质处理系统,也是为了规避目前电视音质处理系统或算法采用单一结构的弊端,该系统采用的整合+自研架构,打通了不同算法之间的技术壁垒。
王海盈透露:“通俗地讲,这套系统就相当于电视里的‘大脑’,它会统一调配DTS、杜比、WAVES等技术算法,将这些算法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实现音效的最佳配置。例如:在海信ULED电视U7G-Pro中,搭载了DTS Virtual X、杜比、WAVES等技术算法,Hi-sound音质处理系统可以根据片源类型来选择应用杜比音效还是DTS Virtual X音效,同时让低音增强效果表现突出的WAVES音效一直处于工作状态。”
就如同很多电视在画质上的智能优化算法、画质模式智能切换一样,海信在电视声音表现环节也为电视加入了智能化结构。对于发烧友或者对音质要求较高的用户而言,家中除了有电视产品以外,还会组建一套独立的音响系统作为匹配,市面上的SoundBar产品以及各种5.1、7.1物理声道的产品,说明了用户对音质的追求从未停止。
随着市场对电视综合体验度要求越来越高,用户对音响效果的关注度空前:对能满足高、低声道和立体声音效的产品需求持续增加。
海信U7F电视上市后,品牌方结合渠道端做了深入的用户调研,在“这台电视的哪些产品特性最吸引您?”这项调查中,音质排在画质后,成为打动用户的第二特质。此外,调查中还反映出用户对搭载杜比全景声技术的产品更感兴趣,对应用了6喇叭全频段音箱、天空音、低质量压缩音源修复技术的新一代电视也给予了更高的关注度。
这些迹象都表明,目前电视市场的体验关注度正在从过去的“画质为王”转向“综合体验优先”,对于电视厂商而言,同样也需要开辟除画质以外的多条赛道来避免产品体验趋同化的走向。王海盈提到:“下一步海信将围绕音效质量提升持续投入、深化软硬件开发,并推动系列超高端音响技术下沉,应用到更多平价机型,加快实现‘家庭影院’级别电视的家用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