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魔方

创新乏力的苹果,凭什么还能大卖?

媒体头条

2022年12月28日

  iPhone14系列的评价毁誉参半,但仍受到市场欢迎,当然只有升级幅度明显的Pro和Promax受欢迎,挤牙膏的基础款和大屏的plus都翻了车。自从乔布斯离开后,唱衰苹果和库克的声音就不绝于耳。每当苹果公布业绩,这些声音就就会被拉出来“鞭尸”。

  难道是库克更优秀?答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乔布斯仍是苹果的符号,而支撑这一切的是他给苹果和手机行业带来的改变,这也是库克被吐槽的原因所在,这个问题同样困扰着其他手机大厂。

  手机缺乏创新也在影响着行业的发展走向,手机行业的出货量已经连续多年呈现下降的趋势。

  从功能机到智能机,手机的变化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是什么阻碍了手机的进步?手机还有未来吗?

  今年手机都在卷什么?

  2016年,全球手机行业的出货量达到14.71亿部,所有人都认为这是行业再上一层楼的开始,谁能想到这竟是行业的巅峰。

  在行业走下坡路这段时间,手机大厂没有躺平,反而加大了研发投入力度,几乎每家大厂在近两年都有几个能叫得上号的“项目”。其中最广为人知的项目就是芯片,小米有面向充电的澎拜P1芯片,vivo有影像ISP芯片V1和V2,OPPO有自研影像NPU芯片马里亚纳 X,OPPO还将在本月14日发布第二款自研芯片。

  除了荣耀,中国手机市场和全球手机市场的第一梯队成员都在自研芯片,它们的最终目标都只有一个,那就是让自家手机获得独家优势,就像华为和苹果。

  但这并非一蹴而就,失败概率很高。“取乎其上,得乎其中”是更现实的路线。因此,小米和OV的自研芯片,本质上都是通过外挂的方式来增强主ISP芯片的性能表现,属于“曲线救国”。

  手机影像处理要经过从摄像头到最终储存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影像数据要经过RAW域、RGB域和YUV域进行处理。其中,RAW是原始数据空间,提供了CMOS传感器的全部无损数据,这些数据在经过RGB域“上色”以及YUV域的格式转化后,就会产生一张我们看到的照片。

  但是,这些数据跑完这一过程时会产生不可避免的损失。如果能减少数据损失,最终的成像效果自然会更好。

  马里亚纳 X的方向就是针对这个地方做优化,它依托18TOPS的算力将影像处理前置到了RAW域,能让输出的照片更接近原始图像信息。

  外挂式芯片的解决方案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但无法做到“雪中送炭”,而后者恰恰是手机大厂们所急需的。

  市场的反馈已经说明了一切。据Strategy Analytics预计,2022年的出货量将同比下降7.8%至12.5亿部,这个水平比2016年少了两亿+部。

  大厂们的另一个努力的方向是OS,这个方向的目标与自研芯片是大同小异的,本质上也是想在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的情况下,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OV、小米、荣耀、华为、苹果今年在这方面都有很大的动作,具体细节就不一一展开了,都在完善系统。

  对于大厂们今年的系统,市场有一个很有趣的观点,那就是iOS逐渐安卓化。比如iOS16新增了息屏显示功能,还因此上了热搜,但这项功能在安卓阵营中早就有了。这恰恰说明当下的手机行业有多内卷,就连苹果都开始乏力了。

  可以看到,手机大厂们的策略都是底层技术与微创新并行,而微创新已经接近“创无可创”。如此一来,必须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对症下药。

  没创新,谁的锅?

  在手机市场一片萧瑟之下,苹果的iPhone 14 Pro系列出奇地火爆,开售近两个月依然要等3-4周。三季度,苹果是全球市场前五名中唯一正增长的品牌,出货量为5300万部,同比增长8%。

  这证明了一个让人有些尴尬事实:微创新也能大卖。大家嘴上都在嫌弃苹果创新不足,但身体却很诚实。

  这也不能全都怪苹果,风光无限的手机品牌,要想在技术上有所突破离不开上游供应链的支持,苹果在供应链享有的独家供应就是保证其产品竞争力的关键。而“果链”中也有企业拥有很强的话语权。

  比如,在安卓阵营都在发力的芯片领域,苹果的芯片一直领先高通和联发科,这背后就离不开台积电的功劳。苹果的第一代iPhone采用的是康宁公司研发的玻璃屏幕,当时市场上主流是塑料屏幕,这让苹果一跃成为全球瞩目的科技公司。而康宁公司与苹果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苹果曾多次注资康宁公司,以帮助其为苹果研发屏幕。

  换句话说,当我们在吐槽手机大厂创新不足的时候,也应该认识到,在手机行业,“创新”涉及多个环节,背锅的不应该是手机品牌“一个人”。

  同时,鉴于手机行业供应链高度趋同的特点,制约创新的因素必然具有较强通用性和基础性。

  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曾提到过这个问题,他在此前的一次演讲中表示,一部手机至少应用了八项诺贝尔奖成果,凝聚了很多基础物理和基础化学的技术,而它们都是几十年前的研究成果。比如,半导体的成像器件就源自2009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集成电路源自2000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也就是说,基础研究长期以来没有取得大的突破,是制约手机行业创新的关键原因。

  “iPhone改变了手机,iPhone4定义了iPhone。”iPhone4是智能手机历史上划时代的产品,即便存在“天线门”,依然能销售火爆,这和iPhone14系列明明创新不足却依然能大卖是一样的。

  不一样的是,iPhone4在基础层面做了一些创新,比如它在手机上首次引入了陀螺仪。陀螺仪是一种能够精确地确定运动物体方位的仪器,是现代航空航天和国防工业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惯性导航仪器,其原理是19世纪的“傅科摆”。

  在发布iPhone4时,乔布斯为了展示陀螺仪的用处,在现场用iPhone 4运行了一个小游戏当乔布斯进行转身时,iPhone 4屏幕中的物体会跟随身体进行旋转。陀螺仪结合重力感应、加速感应装置,可以给iPhone 4提供前所未有的游戏体验,这也刺激了当时还算不上丰富的移动应用生态的发展。

  纵观手机市场近年来的创新,恰恰也反映了这个情况。

  手机行业近几年最大的创新当数折叠屏,它在物理结构上突破了传统手机的局限性。但是,折叠屏与传统直屏、曲面屏相比,当前仍存在的一些无法忽视的短板。

  折叠屏的折痕目前还比较明显,工艺成本高导致售价较高,同时售后维修成本也较高,这三者是阻碍折叠屏普及的主要原因。据咨询公司Trend Force预测,2022年OLED折叠手机渗透率将达到1.1%,即便是到2026年,渗透率也不足4%,短时间内无法成为行业主流。

  如果说基础研究是手机创新的基础条件,那成本问题就是研究成果商业化的基础。换言之,手机行业的创新需要经过基础研究取得突破、大规模商业化两道门槛。

  还能突破瓶颈吗?

  《三体》中地球文明为了应对智子对人类科学研究的封锁,制定了面壁者计划,而三体文明制定了破壁人来破解这一计划。现在的手机行业,就急需找到行业的“破壁人”。

  遗憾的是,诺贝尔奖已无法为行业指路。2022年的诺贝尔物理奖颁发给了3位在量子信息领域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而被他们验证的理论已经提出了近60年。

  那么,产业端的企业可不可以接过基础研究的接力棒呢?

  实际上,除了众所周知的芯片,手机大厂们一直在试图突破技术困境,内存、充电、影像等都在射程之内。

  以内存为例,手机内存分为RAM(运行内存)和ROM(只读存储器)两种。RAM也叫系统内存,它的作用与PC中的内存条相同,内存容量越大,理论上手机就能同时运行更多的软件。ROM负责写入信息,信息一旦写入后就不会丢失。

  在品牌发布新品时,手机内存通常会与芯片、闪存被市场并称为“手机三件套”,可见它的重要性。也正是因为足够重要,多家大厂都研发了内存融合技术,将RAM从1G扩大到了10G+,为日渐臃肿的软件应用提供了辗转腾挪的空间。

  充电方面,相比苹果的5V1A,安卓阵营有了飞跃式的进步,充电功率最高提升至210W,充电时间缩短至10分钟之内。不过,可惜的一点是,安卓阵营未在电池上取得比较大的突破。目前手机中的电池是锂离子电池,它在九十年代末就被应用到手机中。这些年,大厂们只是将容量从2000mAh提高到了6000mAh。

  屏幕形态也是手机行业创新的重要方向。自小米MIX一代发布后,“全面屏”就开始在手机行业普及开来。折叠屏市场到目前为止只有安卓阵营的身影,苹果则迟迟没有跟进。

  从消费者的角度感知,手机厂商的这些努力,在过去还算有新意,但现在却无法感知到新意了。

  那么,手机行业还有取得重大突破的希望吗?节点财经认为,虽然行业现状已经如此,但不必太过悲观。复盘人类发展历史,技术创新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积累到临界点后才会出现颠覆性创新。在手机行业,从大哥大到智能机,手机的创新并未彻底停滞,只是进入了上一轮“技术大爆炸”之后的瓶颈期。

  当然,也要充分认识到科技行业的变化速度,如果一直用“临界点还未到”来安慰自己,那无异于自掘坟墓。手机行业当前已经在面临一些关于未来存亡的问题。目前,很多科技企业都在研发下一代终端设备,意图取代手机,其中以AR和VR最为火爆。

  苹果看好的是AR,Meta则全力押宝VR,后者的VR头戴设备“Quest”出货量已超千万。在国内,字节跳动旗下的PICO,最新的机型PICO 4的价格为2499元起,已经与一款旗舰手机在同一水平上。

  Pico华南某省代理商王明认为,VR产品目前虽然炒的很火,但还处于烧钱换市场的阶段。他以去年Pico推出的Neo 3为例分析道,当时只要用户连续打卡满180天,满足每天操作时长的要求,就可返一半购机款,原价两千多的Pico Neo 3到手也就一千多一点。今年Pico 又推出了Pico 4,售价2499元起,Neo 3已降至1899元。

  王明还指出,当前VR产品的主打卖点是游戏,但游戏内容还不够丰富。从王明展示的Pico产品手册中也能感觉到这一点:Pico Store中游戏类应用的数量在200+,而Steam平台有6414款应用支持VR,其中有5305款(游戏+应用)是Steam VR的独占内容。行业内最大资源方是上游的游戏平台,这点和手机是一样的。

  好消息是,VR头显的出货量在去年突破了1000万台,相比此前已经有了巨大的进步。而这对手机来说却是坏消息:在下一代终端设备的竞赛中,手机已经不是市场的唯一选择。

  节点财经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节点财经不对因使用本文章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文 / 四海 出品 / 节点财经

+1

来源:节点财经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