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头戴显示设备,可能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VR或AR, VR基于沉浸式在游戏娱乐方面表现不错,AR更偏重显示和交互融合,目前集中在辅助显示(B端)和轻观影(C端)。然而除了VR和AR,“高清头显”同样是值得关注的一个头戴显示品类,纳德光学就是代表之一。
令人好奇的是,成立于2015年的纳德光学选择了“高清头显”赛道,要知道当时可是“VR创业风口”,无论从市场热度还是融资角度看,做VR似乎都有更大的优势。而七年后的今天,国内市场历经洗牌,15、16年那一批VR等近眼显示硬件类创业公司存活下来的屈指可数。
这就意味着,如今我们看到的早一批头显创业公司中,基本上都是找准定位、业务能够立足的公司。那么,纳德光学为什么在7年前就坚定选择做“高清头显”,接下来又会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去拓展?在本文中,纳德光学创始人彭华军博士将给出答案。坚定投身高清头显赛道
彭博士2005年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显示研究中心(全球五大显示研究中心之一),攻读博士阶段主要研究OLED, LCoS等显示器件设计、制造工艺以及应用。之后近20年的工作也集中在大尺寸液晶和投影显示系统设计、图像色彩管理算法、新型显示器件设计与制造、近眼显示光学等相关方面,对AR/VR领域有着清晰的认知,是一名在核心显示器件、光学成像、系统应用方面有较深厚积累的跨学科创业者。
回顾2015年,当时VR头显的普遍做法是用于手机的大屏+单片透镜,很难实现真正的高清显示,彭华军谈道:“当时就考虑到产业链成熟度、发展速度,以及物理层面的限制,创业公司做与大公司同样路线的VR是很难成功的。”
如今来看,依托巨头的Meta Quest和Pico Neo 3都是硬件补贴的模式去推动内容生态,靠用户规模逐步实现盈利,对创业公司来说是难上加难。也可以看出两者玩法的差异:一是,VR早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包括硬件补贴,开发者扶持等,这远非创业公司能及;二是,巨头看重生态布局、用户规模、以短期亏损换长期盈利,而硬件类初创公司更看重当下,要保证产品利润等。
在彭华军看来,头显可以按照人机交互的轻重、沉浸感的强弱,分为四大应用方向:“6DoF VR属于强沉浸、强交互范围,场景包括VR游戏、VR健身等;3DoF VR属于强沉浸、轻交互范围,场景包括全景视频、VR直播等;很多AR眼镜可看作弱沉浸、强交互范围,比如远程指导、协同设计等,可以用于军事、工业、医疗等垂直行业;而高清头显则属于弱沉浸、轻交互范围,场景包括巨幕观影、3A游戏、航拍FPV、远程操控、视频会议、3D显示等等,而且高清头显加上摄像头也能实现视频透视的AR功能 。”
凭借对光学领域的深刻认知,彭华军发现:因Facebook收购Oculus高调入局VR,导致大批创业者“只关注到VR”,而忽略了“高清头显”方向。在彭华军看来,后者同样有着强大的市场和机遇,为此坚定的投身“高清头显”赛道。
实际上,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绝大多数的显示器都属于弱沉浸、轻交互范围,彭华军谈到:“结合头显的好处是兼具高清显示+大画面效果,比如玩3A大作,传统显示器上的视觉冲击效果不如高清头显。”
GOOVIS在市场上定位“头戴影院”,是有专门的考虑。一方面,观影有着足够庞大的用户群体,另一方面,市场上对“高清头显”还缺乏认知,消费者对VR头显的普遍认知是还不够清晰,而对于看电影的清晰度、屏幕大小要求都比较高,所以用“头戴影院”可以与一般的VR进行区隔。彭华军表示:“纳德光学的核心就是要做高清晰度的头显,观影是主要应用场景之一,但高清头显不是只有观影这一个大的应用。” 高清是头显的第一要义
纳德光学产品英文为“Goovis”,这是取自单词Good+Vison的组合,彭华军谈道:“Goovis代表了对美好视觉的向往。”自成立以来,纳德光学已推出多款产品,已形成初步的核心用户群,用户活跃度和忠诚度也比较高。
据青亭网了解,现有Goovis用户以男性为主,占比超高80%;主要使用场景是家中,时间多在晚上8点后。经调研发现,他们对看视频的一个痛点是:家里有小孩,电视、投影、iPad观看可能会影响家人、孩子,但有时就想自己享受私密无打扰的个人空间,比如看球赛、电影等,甚至能轻松自由躺着看,而Goovis则完美符合这些用户的需求,且GOOVIS小巧便携,出差也可以在飞机、高铁上以及酒店里使用。
把握住用户需求是第一步,良好的产品体验才是重点。有人说这些需求用VR也可以满足,没错,但两者的视觉享受是完全不同的。彭华军表示,“传统用LCD或OLED屏幕做VR做观影是以大屏取胜,牺牲了清晰度,PPD(角分辨率)低,颗粒感也相对明显。”
“做头显的第一要务是清晰”,彭华军谈道:这里面有两个指标。一是PPD要高,视觉上没有颗粒感,对应高PPI的屏幕;二是光学素质要高,对应透镜的MTF解析质量,而且视觉中心和边缘的MTF都要足够高才行。
不仅如此,当前近眼显示产品的光学难点在于整个画幅的MTF都保持高水准,VR头显常见的菲涅尔透镜就很难把MTF做到极致,而且菲涅尔的特点是中心区域MTF较高,边缘大幅降低。Goovis产品则均采用Micro OLED屏幕+玻塑混合非球面镜片组(ASPH)方案,光学中心和边缘MTF都很高,从而保证整个画幅都足够清晰。
VR目前的一个趋势是折叠光路Pancake方案,但是采用液晶屏的话,PPD的提升仍然有限。当前也有Micro OLED+Pancake的产品,在体积控制和清晰度上都较之前的VR有所提升。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光效,2,鬼影。以光效为例,Pancake搭配LCD屏的光透过率理论值为25%,搭配OLED屏理论12.5%,考虑光路中还有各种材料吸收,实际则会更低。Goovis光效率在70-80%,意味着可以在屏幕较低原始亮度情况下提供同样的入眼亮度,好处是屏幕功耗低,可以降低整机功耗,降低发热量,避免Micro OLED长时间高亮度显示导致潜在的烧屏风险和左右眼亮度不均匀的风险。
与最近流行的BridBath方案AR眼镜对比,两者虽然同样宣传用于观影,但在感受上会有不同。彭华军表示:“BB方案优势在于可做轻薄,且开放式显示能在观影同时观察到外部环境,但也因此容易让环境光影响到显示效果,因此二者适用场景和人群有所不同。以GOOVIS用户为例,一般是在相对静态环境下享受一段自己的专属时光,全封闭环境可以与外界隔离,充分沉浸于自己的视界享受。”
“不同光学方案各有特色,在做好高清这个前提下,并不好说A就一定比B好,而是根据不同场景和需求而定。高清头显和VR、AR产品定位有所不同,受众也并不冲突”,彭华军认为,“高清头显可以看作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产品,随着体量增大,产业成熟,价格必然会逐步下降,未来有望进入千家万户,形成一个千亿级市场。”
彭博士进一步说到,当前VR/AR这类近眼显示设备有一个关键体验点,就是对近视人群的友好程度。中国目前有6亿左右近视人群,大部分VR/AR不支持屈光度调节,近视用户只能佩戴双重眼镜或额外定制镜片,当然也有部分头显加入了屈光度调节功能,但有的不能精准调节,一旦调节过度则容易造成眼部压力;有的则是以牺牲视觉效果为代价。
在这个关键体验点上,GOOVIS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横跨1100度,多档位精准屈光度调节(远视300°-近视800°),且无论调节到哪个档位都不会牺牲画面品质。青亭网查阅了多位用户测评和留言,发现有相当多的用户非常赞赏屈光度调节这一功能,甚至直呼惊喜。
除了在头显的体验上有独到之处,GOOVIS还在头显配套产品的体验上提供解决方案。有意思的是,青亭网发现 Rokid、雷鸟Air等友商产品均采用了Goovis研发的无线投屏器,提供配套出售。谈及自家产品被同行认可,彭华军说到:“这也印证了Goovis对头戴观影市场的深刻认知和成熟的产品设计能力。去年来行业再起繁荣态势,现阶段更需要的是业内互助协作,一起发展壮大整个行业。” 完成数千万融资,布局产品矩阵开启新征程
秉承着打造“好产品”的理念,纳德光学于近期已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的新一轮融资,投资方源自于两家上市公司:一个从事上游供应链,另一个从事跨境电商。资金将用于研发新产品,拓展市场,同时借助新一轮投资方在跨境电商上的优势,也为产品出海做好准备。
据青亭网了解,纳德光学将进一步推动高清头显的在消费级市场的应用,现已布局多款新品,一方面通过更高端的产品为用户带来极致的体验;另一方面,针对多场景推出更多大众消费级产品,拓展广泛的用户群体。
具体来说,今年第四季度GOOVIS将率先发布高端旗舰款产品,采用更大尺寸的Micro OLED屏幕,具备更高分辨率,更大FOV,视觉体验更佳,目标是打造高清头显的行业新标杆。明年上半年计划推出适用不同场景的大众消费级产品,价格则更加亲民。
虽然纳德光学现阶段主要聚焦在消费级市场,但是凭借出色的产品体验,Goovis高清头显在行业端也展现了需求和市场空间。比如,医疗(视觉健康,近视防护、手术机器人3D显示、弱视治疗等)、无人机(航拍头显)等,这些领域对显示画质要求极高,尤其是看重画面边缘清晰度,不需要无边际的沉浸感,且对产品的“护眼”特性有要求,而Goovis可以很好满足这些需求。
另外,某些特殊行业对产品可靠度要求更高,例如特种训练对产品抗摔、抗震等能力要求极高。“而Goovis可以做到头显从1米高位置跌落到水泥地面光学模组性能不受影响,这也是其它光学方案很难做到的一点”,彭华军谈到。
成立七年,立足于自主研发,纳德光学提供了除VR、AR之外的不同选择,通过高性能的产品让用户享受高清、享受观影。不仅如此,独立于VR和AR的高清头显品类,基于市场潜力有望开拓更大的市场,开启“高清头显”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