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魔方

AI从云端下沉 “泛”终端或成应用落地新战场

更多场景

2025年03月20日

  从智能手机里的AI助手到工厂里智能机械臂的精准控制再到自动驾驶汽车,人工智能的应用战场正逐渐向终端开始迁移。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陈昌盛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时就提到,围绕“人工智能+”行动,今年重点推进以下几方面工作,其中之一提到,要推动智能网联汽车、AI手机、AI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快速发展。

  端侧AI渐起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突破,终端智能化升级的浪潮汹涌而来。如今,市面上的 AI 终端产品大致可分为生产力设备、辅助性设备与新兴设备三大类别。

  以中国电信为例,在生产力设备领域,联合高通、中兴等厂商推出的天翼 AI 手机,通过将自研星辰大模型裁剪为 3B 参数版本嵌入终端芯片,实现本地实时翻译、通话摘要生成等功能。辅助性设备方面,基于联发科 M90 芯片的天翼中屏智能音箱,支持12Gbps速率下的全屋设备动态功耗管理。新兴设备的创新应用同样引人瞩目,中国电信与移远通信合作开发的工业质检设备,搭载 48TOPS 算力模组,可在 0.2 秒内完成精密零件瑕疵检测,误检率低。

  AI下沉,顺势而为

  在人工智能技术持续突破的背景下,AI能力从云端向终端设备的下沉已成为不可逆的产业趋势。

  一方面,用户需求的升级正倒逼AI终端加速迭代。根据IDC预测,2025 年全球AI PC出货量将突破1亿台,智能手机与IoT设备总量将达数亿级别。

  另一方面,“流量红利见顶” 成为行业共识,三大通信巨头顺势而为,集体押注AI终端。在前不久的全球通信行业的科技盛宴2025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国内三大运营商向全球展示其AI产品:中国移动发布基于九天基座大模型能力的系列AI终端;中国联通正式推出首款自研人工智能的终端产品——“通通AI”智慧终端;中国电信则展示了其最新发布的天翼AI手机和“星辰绘影”。不仅如此,在2024数字科技生态大会上,中国电信启动AI +终端合作星耀计划,全面推进全品类终端的AI化升级。这些动作背后,是运营商对AI终端赛道的“押注”。

  终端朝着泛终端发展

  在AI、5G 通信与半导体技术协同突破下,全球智能终端产业正经历从单一设备向泛终端生态的结构性变革。

  随着端侧 AI 算力的泛化普及,智能终端正突破手机、PC 的传统边界,从智能穿戴设备到智能家居产品,从人形机器人到车载终端,算力模块的微型化与能效比提升,使得百亿参数级大模型在移动端的部署成为可能。

  泛终端生态的繁荣以形态多样化为基础。AI眼镜凭借多模态交互能力成为增长亮点,实时翻译、实景导航等功能推动其销量突破百万级,2025 年有望成为“爆发元年”。同时,终端智能度向 L3 级演进,通过上下文感知与意图决策,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服务的质变。

  泛终端的发展依赖产业链的深度协同。中国电信等企业提出“生态 +”战略,通过标准化接口与开源合作,推动跨品牌设备的无缝互联。

  然而,AI 生成内容的安全风险等问题成为产业焦点,需构建端云协同的安全防护体系。运营商与终端厂商正通过反诈模型升级等方式,探索安全与效率的平衡路径。

641 +1

来源:通信信息报 作者:林婉玲

延展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