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张 宇
编辑 | 杨博丞
2月5日,办公软件WPS Office运营商金山办公的股价一度触及涨停,截至当日A股收盘,其股价最终涨超18%,创下近一年来最高记录。
金山办公股价暴涨,原因指向了其正在与DeepSeek进行对接测试。2025年春节假期期间,DeepSeek凭借“低训练成本”和“高性价比”等优势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一场AI大模型领域的“地震”,同时也为AI应用带来了更大的想象空间,而金山办公正是受益者之一。
事实上,金山办公很早就已开启AI战略,其在2024年7月推出了WPS AI 2.0版本,为个人用户新增了四个AI办公助手,包括AI写作助手、AI阅读助手、AI数据助手和AI设计助手,而且还推出了金山政务办公模型1.0,擅长公文写作,能够针对通知、请示、发言稿、通报、方案等五类公文进行撰写。如果成功接入DeepSeek,无疑会对金山办公的AI战略带来质的提升。
不过,根据一位接近金山办公的人士透露的消息,未来金山办公能否与DeepSeek合作,还要看后续发展。
自AI大模型浪潮爆发以来,金山办公屡屡提及AI战略,WPS AI成为了金山办公在资本市场上的新故事,但这场技术豪赌能否带来预期中的收益,还是一个未知数。
一、市值大幅缩水
1月1日,金山办公宣布WPS Office的PC端国内日活设备数突破1亿。这一突破无疑展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然而在亮眼的数据背后,却难掩盈利能力的脆弱性。
2024年第三季度,金山办公的总营收为12.14亿元,同比增长11%;归母净利润为3.18亿元,同比增长8%。而在2024年前三季度,金山办公的总营收为36.27亿元,同比增长10.9%;归母净利润为10.40亿元,同比增长16.41%。
尽管业绩表现不错,但相比2022年以前,金山办公总营收增速和归母净利润增速均呈现明显放缓的迹象,这意味着金山办公正面临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资本市场对其盈利能力难免会产生疑虑。
如果按照业务构成划分,金山办公的收入来源可以分为国内个人办公服务订阅业务、国内机构订阅及服务业务、国内机构授权业务、国际及其他业务四大业务板块。值得注意的是,金山办公高度依赖国内个人办公服务订阅业务,2024年第三季度,该业务收入占比高达62.8%,而在2023年第三季度仅为59.2%,可见其收入结构正在进一步单一化。
2024年前三季度,金山办公主要产品月度活跃设备数为6.18亿,同比增长4.92%。其中WPS Office PC版月度活跃设备数为2.77亿,同比增长6.95%;移动版月度活跃设备数为3.38亿,同比增长3.36%。作为对比,在2023年前三季度,金山办公主要产品月活跃设备数为5.89亿,其中WPS Office PC版月活跃设备数为2.59亿,移动版月活跃设备数为3.27亿。月度活跃设备数增长缓慢,意味着金山办公的用户规模增长已经逼近天花板。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尽管金山办公主要产品月度活跃设备数达到6.18亿,可付费个人用户数只有3815万,付费用户转化率仅为6.3%。这无疑暴露了一个致命问题,即金山办公的商业模式过度依赖国内个人办公服务订阅业务,而付费用户转化率却并不乐观。
会员费用是金山办公盈利能力的重要支柱,然而随着市场上免费或低价替代品的增多,用户的付费意愿逐渐降低。许多用户仅在需要特定功能时才选择开通短期会员,而不愿意承担长期费用,还有不少用户选择在电商平台上以低价购买海外办公软件的激活码,使得金山办公的盈利能力受到巨大挑战。
种种因素导致投资者对于金山办公的信心稍显不足,反映在资本市场上,即金山办公的市值已大幅缩水。2023年6月20日,金山办公的股价达到历史最高点529.77元/股,对应市值接近2500亿元。截至2月6日A股收盘,金山办公的股价最终为366.5元/股,较2月5日跌去1.24%,较历史最高点跌去30.82%。对应市值为1695亿元,与巅峰时期相比,已蒸发近千亿元,曾经的辉煌正在逐渐消失。
二、AI战略急救市
如何向资本市场讲出一个新故事?金山办公将目光瞄向了AI大模型领域。
2022年11月,OpenAI推出的新型AI聊天机器人工具ChatGPT一夜爆火,让金山办公意识到了AI大模型将全方位改变业态,于是便迅速跟进,并且定位为AI大模型的应用方,金山办公CEO章庆元表示,WPS AI锚定AIGC(内容创作)、Copilot(智慧助理)、Insight(知识洞察)三个战略方向发展。
2023年4月,人工智能办公应用WPS AI首次对外亮相,随后便进入持续优化迭代,直到11月,WPS AI正式开启公测,AI功能面向全体用户陆续开放体验。2024年7月,WPS AI升级迭代至2.0版本,新增AI写作助手、AI阅读助手、AI数据助手和AI设计助手。
章庆元对金山办公的AI战略寄予厚望,“如何将AI应用于个人和企业,不仅是全世界最关注的,也是公司最重要的战略之一,未来几年我们都会‘All in AI’。”
不过,金山办公的新故事似乎并不好讲。
虽然WPS Office的PC端国内日活设备数已突破1亿,但在WPS AI面向全体WPS用户推出的灵感市集中,最热门的WPS AI操作指令是“论文大纲”,累计使用量仅为12.6万次,而排名第二的“PPT大纲生成”累计使用量仅7.2万次,其余操作指令累计使用量大多位于2万至4万次之间。目前,所有操作指令的累计使用量均已不再显示。数据表现不佳的背后,或反映出金山办公的AI战略落地并未达到预期。
还值得一提的是,金山办公采用的是“大模型合作+小模型自研”策略,与Minimax、智谱AI、科大讯飞、文心一言等大模型建立了深度合作,将这些大模型的能力融入WPS AI生态中,金山办公只在开源底座上自研小模型,以增强特定功能的表现。
这一策略能够通过合作快速补足金山办公在AI大模型领域的技术短板,但也使其技术自主性受限,依赖外部AI大模型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金山办公在核心技术上的自主性和掌控力。若合作方的AI大模型出现技术问题、服务中断等,可能会影响WPS AI的稳定性和性能。
依赖外部AI大模型也会导致金山办公的创新速度受牵制,如果合作的AI大模型的更新迭代速度与金山办公的业务需求不完全匹配,可能会影响WPS AI的创新速度,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此外,办公软件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不少竞争对手都在加大对AI及大模型产品的投入,比如钉钉背靠着阿里云的通义千问大模型,印象笔记推出了“印象AI”,飞书也推出了“My AI”办公助手等。不可否认,AI战略的确让金山办公获得了一波短暂增长,但就目前而言,AI大模型加持的想象空间还十分有限,AI战略很难成为金山办公的新故事。
三、信任危机下口碑受损
由于WPS Office屡屡深陷侵犯用户隐私风波,使得金山办公的口碑遭受严重冲击。
比如2023年11月,WPS AI开启公测,而眼尖的用户很快在《WPS隐私政策》的表述中发现了端倪。WPS Office提到,“为提升您使用我们提供的包括但不限于在线文档美化、在线PPT美化、在线表格美化的AI功能的准确性,我们将对您主动上传的文档材料,在采取脱敏处理后作为AI训练的基础材料使用”。于是很快引发了用户对于WPS Office涉及用户隐私的质疑。
舆论发酵后,WPS Office作出回应,称已经更新《WPS隐私政策》,去除了容易引起误解的表述,并承诺所有用户文档不会被用于任何AI训练目的,也不会在未经用户同意的情况下用于任何场景。尽管在最新版的《WPS隐私政策》中已搜索不到此前的内容,但用户似乎并不买账,有用户吐槽,“训不训练用户也无法知道”“这可不是容易引起误解的描述”“用户没有隐私”。
事实上,WPS Office并不是第一次陷入侵犯用户隐私争议。早在2022年6月,WPS Office曾因“被曝删除用户本地文档”而登上热搜榜,当时有用户称,WPS Office似乎带了某种敏感词和谐功能,被探测出来后,不单储存在云盘上的会被删除,就连本地文件也会被删除。对此,WPS Office回应称,“近期有一位用户分享的在线文档链接,涉嫌违规,我们依法禁止了他人访问该链接。此事被讹传为WPS删除用户本地文件”。紧接着,WPS Office再次发布声明,重申不会对用户的本地文件进行任何审核、锁定或删除等操作。
除了侵犯用户隐私外,金山办公还因“套娃式”收费遭到多方质疑。2024年5月,不少用户质疑WPS会员体系不仅复杂而且变来变去,且只要WPS Office推出一项新功能,就会额外收费,如同“套娃”一般。用户若想享受更为完整的服务,只能被动升级更高等级会员。
借着DeepSeek的东风,金山办公一度触及涨停价格,然而在此之前,金山办公的股价虽然在其AI产品推出的节点有所回升,但效果并不明显,可见资本市场对于金山办公的新故事并不感冒。未来如何与DeepSeek进行对接和绑定,并通过DeepSeek尽快补足自身商业模式的短板,对于金山办公而言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