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魔方

不想做公益的理发师不是好销售

即时新闻

2024年07月15日

  “你知道人死后会去哪儿吗?”

  问问题的老人,今年80岁,他额头上的瘤,比上个月凸起得更为明显。在大连的这家养老院里,像他一样年迈的还有79位。

  被问问题的人,名叫刘阳,81年生人。在敬老院/社区义剪这件事,他已经坚持了四年。

  四年的义剪生涯里,刘阳除了要应对“我想露个耳朵”“我想头发不要到脖子”、“我想扎起来”的常规需求,不时还得面临老人们类似的灵魂发问,但他哪知道人死后会去哪,他只能说:

  “我不清楚啊,我只知道云是白的,天是蓝的,你看看这些,知道咱们还活着,这不就够了吗?”

  刘阳把老人头顶的头发向前梳,遮挡住额头的凸起,然后准备招呼下一位。老人还想和他再唠会儿,他委婉推辞说下次。

  “我尽量避免情感沟通,因为他拉着你,我没法给其他人剪头发。”

  刘阳会在Soul上发布义剪相关日常与感悟,也自制海报招募理发志愿者,期待召唤更多年轻人加入义工团队。在最开始的瞬间里,他写道:现在需要理发的老年人越来越多,小团队完全忙不过来,希望有更多理发志愿者加入,满足平时与周末时间的安排——

  他希望自己的公益理发能帮助到更多的老人,而这个愿景与解决老人的情感需求是互斥的,“因为情感诉求是很个人的,公益理发能解决的是普遍问题。你不清楚别人的(情感)问题成因,盲目的帮助可能会造成新的情感伤害。”

  “你知道人死后会去哪儿吗?”,老人很多时候并不是为了听一个答案,只是想要诉说,刘阳清楚这一点,他用手和剪刀为老人理发,但老人还期待耳朵与心的倾听,对此他也爱莫能助:“(情感的问题)需要更亲密的人来解决,我只解决我能解决的问题。”

  只解决能解决的问题,刘阳是理性的、冷静的、有分寸的,南方方言中有一句“头势清爽”,一指发型整洁,二指头脑清醒,刘阳可能是最适合这个形容的。

  从21年至今,他的公益理发已经持续接近四年。为老人公益理发,看起来是一件事,其实是三个选择——

  为什么是老人?

  “自然衰老是每个人不可选择的过程,是最普遍的情况,每个人不做错什么,但就是会变老。而且我的观察是,美发行业在劝退老年人,他们默认老年人没有美的需求,头发只要短短的,好打理就行。”

  为什么是公益?

  “因为理发价格的高昂,几年前理发价格从10涨到15,老年顾客就已经明显减少了。现在在大连,38基本上是最普遍的价格,你在上海,上海理发应该更贵吧?”

  以及最重要的——

  为什么是理发?

  “因为我喜欢理发”。43岁,本该认真钓鱼和盘串的年龄,他喜欢理发。

  15岁时,刘阳在校外学习过半年理发,那会儿的理发店还不曾被拿腔拿调地称作“沙龙”,也没有诱导办卡的诸多套路,他在半年里感受到,是“真诚”,是不掺杂利益关系的社交体验。

  回归学校后,这半年的经历像一场美妙的校外旅游,让他回忆久久,于是在毕业后,他选择成为一名旅游销售。

  除了理发,刘阳也热爱旅游

  理发虽然开心,但他不想让“自己的生活局限在一个小小的空间”。旅游销售的工作,虽然在空间上不局限,但却没有真诚的感觉。如何才能既保全真诚,同时又不受缚?刘阳一琢磨,从21年开始,他开启他的“环大连义剪”。

  公益理发每个月两次,每次两小时,洗头一会儿,理发一会儿,被老人拉住手唠一会儿,每颗头剪个十来分钟,每次能剪个十来位。

  他不回避“环大连义剪”中的利己成分,因为“帮人变美”这一件事本身让他快乐——准确来说,“帮人”和“变美”也是两种快乐。

  “在帮助人的过程中,我获得心灵上的释放;在看到变美的结果后,我获得审美上的舒适”

  看到老人开心,刘阳自己也开心,“我让我的兴趣变得有光热,不敢说照耀,起码有温暖到别人”

  不敢说照耀,起码有温暖,刘阳避免过于高尚的修辞,同时也适度保留自知做好事的自豪,这符合他“头势清爽”的人设,老人理完发后真诚的笑容,他说是自己做旅游跑客户时不曾见过的。

  理发用的剪刀大多昂贵,开车去大连各地也需要刘阳自负油耗,但他不愿细算其中的费用,因为兴趣无价。他不想本末倒置地计算投入产出比,所以刘阳一直坚持他的免费公益原则。

  但“免费”听着诱人,某种程度上,却也成为刘阳的困境。

  刘阳的理发工具

  做公益,就像做销售

  按刘阳的观点,养老院和社区,一般会欢迎商业理发店合作,如此双方都有收益,尽管“他们的理发水平我不作评价”,但因为收益的差别,机构方明显会对商业理发店有更强的合作意愿。因此,刘阳的免费公益,让他吃了不少闭门羹。

  你可以说这件事有可商榷之处,例如是像“子贡赎人”的故事一样,刘阳的免费是否会抬高别人做好事的道德门槛?或是是否可以适当提高收费但低于市场均价,通过较高的理发水平,把选择权交给市场?刘阳的某位熟人对他的评价则更是直白:“做公益的都是傻子。”

  但如前所述,目前的故事主角,只是一个喜欢为人理发的中年人,他只想保持兴趣的纯粹,不想用爱好赚钱。道德水准和市场经济不是他必须考虑的问题,他肉眼见到的,是商业理发店对老人的敷衍,“我如果是为了钱,有这时间,跑客户比理发赚得多”。

  所以,如何在固定几个长期合作的养老院/社区之外,和更多的机构建立合作,继而帮助到更多人,是他目前遇到的最大挑战,但就像他说的,“如果我害怕挑战,我就不会当销售”。

  2024年上半年义剪汇总

  旅游销售工作所需要的主动性还有沟通技巧,可复用到他的公益事业中,他在网上关注老人公益活动,看到活动信息后,主动联系机构方,确认合作意愿,询问是否需要帮助,“如果需要的话我就过去”。

  而选择在Soul上主动发布内容,也是刘阳经过一系列的“A/B Test”后做出的决定——

  相较于短视频平台,Soul有着更为普惠的流量分发机制,在刘阳看来,这是一种更“公平”的观感——小人物发的日常内容,也有被更多人看到的可能;朋友圈的互动虽多,却大多是熟人社交,做不到让更多人看到,自然也没有更多新鲜血液的加入,“伸手的还是屈指可数”。

  “Soul虽然是各平台中较为小众的,但至少会有人或机构来主动问询,寻求合作可能,问问你的团队成员、义剪频率、通勤距离......让人感觉是想干实事的。”

  刘阳在Soul上发布的义剪招募海报

  有很多机构在电话中开口便问起收费及相应回扣,刘阳选择道不同不相为谋,“不强求”。销售工作中的竞争,至少有一个明确的对手,而公益工作的挑战,可能需要和既定的运作体系去对抗,“你以为的目标机构,你想帮助的人,可能也是你的对立面。”

  但即便如此,刘阳曲高却不和寡,依然有很多社区机构向刘阳——或者应该这么说,接住了刘阳向他们抛出的橄榄枝,而就是在一次社区公益理发活动中,刘阳遇到了现在的公益搭档,对方有着相同的纯粹和真诚,甚至用刘阳的话说,“他比我更伟大。”

  云歌

  刘阳在 Soul 上的 id 是“大连云歌义剪”,但“云歌”背后,有刘阳和杜彦龙两位成员,“云歌”取自“心似白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东西”,云是白的,天是蓝的,他们像云一样游历于大连东西,削剪烦恼丝。

  “云歌”的Logo

  刘阳和杜彦龙在一次公益理发中相识,一聊发现,彼此的工作单位凑巧在同一栋大楼,但比地点重合更难得的,是观念的重合——

  他们都希望靠做实事帮助更多人,公益活动自然不求利益,但他们连美名也不贪图,“好多人可能会拿公益活动作宣传,我们不会,就算宣传,也只是拍几张照片发到朋友圈,争取找到一些志向相同的人,不会拿手机去做什么直播。”

  简而言之,“云歌”的成立,来自两位精神极其洁净之人的相互吸引。成立两年以来,“云歌”越来越趋向于规范化地运作,两位甚至还有自己的复盘会议,关于如何优化理发流程,更高效地为老人服务:

  “9点理发,8点20就有人到,他到了之后可能会离开一阵,再来的时候发现有人排在他之前,他会说刚刚已经来过。我们后来会做一些小票,1号、2号、3号、4号,这样的话顺序不会乱,能解决排队时的纠纷。”

  “也会让社区通知一下老人提前洗头,我们也希望给老人剪漂亮的发型。如果他不洗头发,头发是紧贴头皮的,剪完头发会长短不一。”

  真·手动取号

  知音难觅,意气相投,一生挚友……听起来刘阳和杜彦龙应该是这样的关系才对,但其实完全不是。他们除了公益之外不聊任何其他,两年时间,他们不知道彼此的婚配情况、家庭住址、生活轨迹,只保留一种很有边界感的公益友谊。用时兴的话来说,这是一种基于“兴趣社交”形成的“公益搭子”关系,刘阳是有分寸的人,能吸引到的同道,应该也是一样,他也豪不吝惜表达对于搭档的欣赏:

  “我觉得他比我伟大,因为他就是做美发行业的,我不指着理发吃饭,但他指着,而且他能腾出时间做公益,这一点就是比我伟大。”

  我们自然有此疑惑:“为什么这么说?付出的时间不是一样吗?”

  “性质不一样,我不会免费为任何一个人做旅游,包括我的家人,我的职业不允许我这样。但他是做理发的,能腾出一个上午的时间(做公益),损失好几个客人,他不在乎。”

  “云歌”团队两位成员

  公益需要“在做”

  刘阳在各社交平台发布义剪相关内容,期待更多人加入他的——不是他的也行,只要是——公益理发事业。

  相比之下,Soul上来问询的人,无论是数量还是态度,都会让他感觉更真诚,“真诚”是刘阳一向在意的品质,所以他知道如何鉴别:

  “有时候我去敬老院,一群学生围着我看理发,问我一堆问题,可能在别人看来,他们是对这个事情有热情,但我一眼就看出,他们只是假装自己在虚心求教。”

  相比于虚伪的刻意表演,真正真诚的、有热情的人,会关注一件事如何实现,他们不会问这问那,“他会关心这个角落(的头发)是怎么挑上去的”。在Soul上链接到的人,他们更多关注的是公益地点、机构联系方式,以及目前是否有待解决的需求。

  曾有一位宁波的Souler点进刘阳的主页,点赞数条瞬间后发来私信:我也想给老人剪头发,但目前零基础,应该从何学起。

  刘阳回复:如果只需剪男头的话,可以购买带卡尺的推子;如果需要剪女发,最好是找理发店做一个短期培训。

  对方回复“感谢”后,真的报了一个理发培训班,投身社区公益。时至今日,他们依然保持技术交流,角落头发如何处理,理发用具是否有推荐,天气渐热卡尺如何降温——通过Soul,刘阳在南方,也有了一位“公益搭子”。

  “不是我们剪的多好,是老人需要我们这样的义剪,而我们每个人最终都会老。”

  “不敢说照耀,起码是温暖。”我们也希望能借助社交平台的力量,把这份温暖传递到比Soul App更远的地方,传递刘阳的愿景,用实事推动社会的向善,让更多人不再旁观,毕竟公众号才需要“在看”,公益更需要的是“在做”。

  “有很多老人,我上一次去时还在,下次去已经不在了。我才反应过来,为什么一直以来对发型没什么讲究的老人,会在上次理发中提很多要求。”刘阳后知后觉,只觉得时不我待。

+1

来源:搜狐

延展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