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领域的科学家近日展开了一项神经可塑性(neuroplasticity)方面的研究,发现盲人和视力正常的人使用相同的大脑区域来识别基本面孔,这意味着即便脸型是以音频而不是通过视觉皮层传递的,理论上盲人也能识别。
DALL-E 生成
目前在学术界,关于识别人脸的共识是,在大脑下颞叶皮层下部有个斑点,称为梭形面部区域(FFA),在我们看到人脸的时候就会亮起来。
值得注意的是,天生失明患者的 FFA 也会对人脸信号产生反应。
麻省理工学院在 2020 年的研究将盲人置于 fMRI 扫描仪中,让他们感受各种 3D 打印形状,包括脸部、手、椅子和迷宫,并发现触摸这些小脸以类似的方式激活 FFA。
乔治城大学医学中心神经科学团队在最新研究中,招募了 6 名盲人和 10 名视力正常的受试者,并开始用“感官替代装置”训练他们。
这涉及一个头戴式摄像机、眼罩目镜、一套耳机和一台处理计算机,它将从摄像机获取输入并将其转换为音频,将视野分解成一个 64 像素的网格,并为每个像素提供自己的听觉音调。
受试者花了 10 个小时的训练来训练这些设备,学习用耳朵“看”,同时移动他们的头部。卡片将以简单的形状呈现; 水平和垂直的线条,不同形状的房子,几何形状,以及基本的表情符号风格的快乐和悲伤的面孔。
这是一个相当困难的训练过程,但到最后,所有受试者都能以超过 85% 的准确率识别简单的形状。
当在功能磁共振成像仪中进行形状识别测试时,视力正常和失明的受试者在呈现基本脸型时都表现出 FFA 的激活。一些盲人参与者还能够正确识别这张脸是快乐的还是悲伤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