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魔方

美团机器人研究院成立 要把烟火气进行到底

人工智能

2022年12月06日

  「您好,可以请您帮我按一下电梯吗?」

  近几年,不少入住高端酒店的同学,可能偶尔会在电梯中,遇到这样憨态可掬的「机器人服务员」。像外卖、拖鞋、饮用水这样的小物件,酒店可以放心交给这些机器人服务员,让它们送到客人手里。

  同样,这些移动机器人的身影也出现在餐厅、商场以及高端物业中心,它们或为人们「端来」菜品,或在商场为人们提供导览,还有的负责清洁地面。

  似乎一夜之间,机器人就从工业和制造领域,「跨行」进入到第三产业之中。

  艾媒咨询预测,2023 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959.2 亿元,届时将超越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

  在国内,不仅一系列创业公司开始聚焦机器人赛道,美团、小米等也增加了在机器人行业上的投入。

  为什么近年来服务机器人在国内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赛道,机器人对于服务产业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1、机器人进入第三产业

  2022 年 11 月,人社部发布 2022 年第三季度「最缺工」的 100 个职业排行,其中有 37 个属于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职业,包括餐厅服务员、保洁员、快递员等。

  当人口红利消退,劳动力缺口逐渐扩大,线下服务业受到很大冲击。

  据统计,我国劳动人口从 2012 年开始下降,年均减少 300 万以上。而在保洁员、快递员、搬运工这些劳动强度大、枯燥重复的岗位上,劳动力缺口逐年增大已经是一个严峻的事实。

  早有创业者尝试让机器人成为新的「劳动力」,只是在很长时间内,服务机器人因产业链和场景的不成熟,很难商业化。

  然而近几年来,一些令人欣喜的变化正在发生。

  受益于移动支付、消费电子行业的发展,3D 摄像头的价格在大规模应用和行业竞争中大幅下降。相关技术溢出并且应用到了机器人产业中,让机器人的感知能力大幅提升,能够在三维空间中更精准地识别、躲避障碍,规划路线,且也得到成熟产业链的加持,获得了产业化的能力。

  另一个重要的感知模组激光雷达,也受惠于自动驾驶、家用扫地机器人等行业的爆发,价格从之前的数万元,降低了两个数量级,进入百元范畴。

  产业链和技术的双双成熟,让此前迟迟无法商用的机器人,逐渐进入线下服务产业中。

  2021 年以来,机器人行业出现了多笔过亿融资,其中资本市场关注的一个重点,就是机器人的自主移动能力。感知避障能力的提升、自动驾驶算法的加持,让机器人能够更安全地来到人类身边,与人类协作完成工作,这也为拓展服务机器人使用场景提供了基础。

  近几年,商用清洁、物流搬运、配送,都成为备受资本和创业者关注的场景。截至目前,商用清洁、物流搬运机器人的头部企业,年营收均已超过 10 亿元。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简称 IFR)的数据显示,2021 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已经达到 300 亿元,占中国机器人市场的 36%,仅次于工业机器人。

  2、更有「烟火气」的机器人

  不止创业公司,大公司也在机器人赛道押下重注。例如,电动车领头羊特斯拉,就希望利用在无人驾驶技术领域的积累,实现机器人领域的「弯道超车」,在不远的未来推出「人人能负担得起」的家用机器人;亚马逊则在仓库中部署了分拣、打包和自主移动的物流小车等多种机器人设备,来提高物流效率。

  在国内,令人稍微有点吃惊的是,在机器人上「最上心」的公司,是美团。

  2016 年,美团内部成立 W 项目组,探索自动车和无人机业务。2018 年,美团上线无人配送开放平台。到现在,美团无人机已经在深圳建立了 11 条航线,送出了超过 7 万单外卖。

  就在不久前,美团甚至还在深圳建立了「美团机器人研究院」MARS(Meituan Academy of Robotics Shenzhen),可见决心之大。

  为什么美团要在机器人身上下这么大的力气?答案,其实早已被美团 CEO 王兴在去年的财报会议上透露。

  去年 10 月的财报电话会议上,美团 CEO 王兴说,业务的发展不仅需要软件,也需要硬件,这也是美团近年来持续投资机器人领域的根本原因,也是在当时,美团正式提出了「零售+科技」的新战略。

  在不少人心目中,美团就是那个「点外卖」的 App。但事实上,美团早已渗透到更广阔的线下零售服务之中。

  今年双 11 之前,罗永浩「出山」,化身美团小哥给大家送手机,这则广告在网络上爆红。事实上,不止手机,美团早已经从「送外卖」,进化到「送一切」了。

  如果现在你去实体商超,有可能会碰见穿着黄色外套的美团小哥,手里拎着各种货物往出口赶。在提出「零售+科技」战略后,美团尝试将自己打造成一个线上超市,家电、服装、数码产品,这些原本跟美团挂不上钩的东西,都被纳入了美团的线上商超里。

  在履约环节,美团也推出了 30 分钟达、次日达等多种样态。

  在逐渐将业务从外卖渗透到「零售」时,美团战略中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方面是不断增长的订单和运力需求,一方面是较难增长的快递物流人员数量,如何利用科技,提高物流运送效率,就成了美团等公司的迫切需求。

  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自动配送车、无人机这样的机器人,是美团在「科技」战略下做出的选择,而非一般科技公司的「试水」。

  作为国内最大的生活服务类平台,美团有优选、外卖、买菜、闪购、跑腿、团购等众多业务,不管是货品拣选还是物流配送,机器人在其中都有发挥价值的空间。

  让机器人走近用户的身边,帮助用户解决真实的问题,才能服务更广泛的人群和市场需求。

  对机器人来说,最后的 100 米还是很难。因为离人越近,不确定性越高,对机器人感知交互的要求越高,比如机器人就很难像外卖小哥一样在小区里问路。

  不过机器人的价值在于,它们能够与人类协同工作,提高整体的效率,能够在一个成熟的产业系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持续运转。

  在美团无人机项目开始之初,项目负责人毛一年,就有一个大胆的畅想——让无人机去零售店取货再配送,711 这样的近场零售业态,将不再受梏于选址。零售店能在一个租金更低的地方租下更大的店面,贩卖更多的货品;无人机拉平配送时间后,消费者也不会因为零售店更远而觉得不方便。

  机器人不单单是产品,是单点效率的提升工具,就像网络和数字化的关系一样,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成为了可以重构生产结构、产业结构的力量。而当机器人这条路逐渐跑通,又会反过来增强美团「零售」的力量。

  美团机器人研究院成立发布会上,公司的一句标语就是,做有「烟火气」的机器人。

  3、机器人如何「落地」

  理想丰满,但现实总是骨感的。要让「烟火气」的机器人真正「落地」,其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更有社会层面的。这也指向了美团成立机器人研究院的原因——「建立一个产业界和学术界的桥梁」。

  产学研协同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这套模式的优势也是确定的:产业提供应用场景和资金,牵引学术界定向研发,让学术成果尽快转化到产业中,服务产业落地。跟实验室的环境不同,机器人在生活场景的应用落地不仅需要算效率账、经济账,还需要一套社会的逻辑。

  以无人机送货为例,不论是闹市,或者是偏远的乡镇,都有着团队想象不到的难题。

  例如,美团无人机在成功送出第一个真实订单前,被前两个小区赶了出去。第一次是因为起降点离小区单元门 20 多米,影响了某居民家里孩子的午睡,第二次是作为公共设施的无人机装备,在落地时没得到小区业主的同意。

  同时,无人机物流团队,还要解决「基础设施」问题。

  以顺丰的无人机业务为例,为了提高无人机飞行的稳定性,保证安全,他们需要深入到偏远的乡镇,在线路沿途扎信号发射器,给飞机和管理系统提供精准的数据。顺丰集团丰翼科技董事长冯黎介绍说,团队只有几百人,规模不大,「我们的研发工程师们,有时候也得自己扛着信号发射器去现场架起来,这就是现实。」

  最后,在政策法规方面,「低空飞行」的空域管理在国内属于「新问题」,各管理部门都没有成熟经验可以借鉴。即使已经满足了各种政策和法规,居民面对新生事物时,还是会有安全、隐私等担心。试点项目如果想向社会面推广,首先需要一系列的社会治理体系规范,打消当地政府、居民的顾虑。

  所幸国内从上到下对机器人产业都很支持。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 15 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中,就提出要重点推进服务机器人等重点产品的研制及应用,无人机的试点项目也在全国各地开花。

  卡雷尔·恰佩克最早在 1921 年的作品中,创造了「robot」(机器人)一词,该词源于捷克语的「robota」,意为「苦力」。机器人是人类智慧和创造的产物,而让机器人进化出更强大的能力,更有发展空间,才能让人类真正脱离「苦力」。

+1

来源:快科技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