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魔方

从“铺货”到“专精”:跨境电商中小卖家忙转型

媒体头条

2021年10月27日

  “就这六十多天,平台账号没了三分之二,铺货肯定是铺不动了。”

  谈起此前亚马逊海外网站“封店潮”的经历,商家李煜(化名)叹了口气,坦言自己对亚马逊的任何解释都不信了。

  过去几个月,根据亚马逊方面的数据,本轮“封店”行动中大约关闭了600个品牌、3000个商家账号,其中不乏一些知名电商“大卖”。很多国内电商企业遭受受挫,中小卖家更是其中的主要群体。

  接下来的关键问题是:跨境电商中小企业怎么转型?不能再琢磨“捷径”了

  在深圳华南城一家跨境电商“小卖”任职运营经理的李煜透露,目前公司在亚马逊上的近30个账号,只有不到10个存活,再想用以前“铺货”的打法已经不现实。

  所谓“铺货”模式,指的是商家利用大量的平台账号,发布海量的产品信息。对于以“铺货”为主要运营策略的中小跨境电商卖家而言,这一轮平台账号的骤减势必会对销量、营收造成巨大影响。

  “现状是,国内许多跨境电商中小型卖家做的都是铺货模式。”李煜告诉懂懂笔记,行业“大卖”通常走的是大批量、低价收购库存商品“铺货”路线;至于小卖家的“铺货”方法,则是利用ERP工具采集淘宝、阿里巴巴等平台的商品信息,待海外买家下单后再从平台上采购发货。理论上这种模式完全没有库存压力,即行业内俗称的“无货源”跨境电商。

  无论何种“铺货”方式,跨境电商企业在短期内都可以通过大量SKU占据平台(展示)位置,获得可观的流量,同时可以批量、快速测试出爆款商品,“所以,铺货的玩法也被很多新手视为做跨境电商的捷径。”

  李煜坦言,有的“大卖”拥有百万个SKU,即便是中小卖家,也有十几万、几十万个不等的SKU,而且是通过几十个、上百个平台账号发布,“傲基、有棵树这些大商家都是靠铺货起家的,数码、服装、家居等等什么都卖。”

  但对贪多求快的跨境卖家而言,正可谓成也“铺货”败也“铺货”。

  首先,由于“铺货”模式需要使用大量的店铺、账号发布商品,以此获得页面的展现优势,因本轮“封店潮”损失大量账号的商家,显然无法继续进行“铺货”了。

  有资料显示,截至今年9月16日,有棵树累计新增封禁亚马逊账号约400个,占亚马逊账号35%左右,最终或造成超过15亿元的库存商品滞销。

  其次,由于“铺货”商家动辄发布几十个品牌类、上百万商品,即便是自有库存的“大卖”,在商品、订单、发货管理上也会出现混乱,影响物流的时效,进而降低用户的购物体验、拖累绩效指标。

  “至于无货源铺货的小商家更惨,用户下了单还得先到采集信息的平台上下单采购,然后走物流发货,这一来一回商品到海外买家手里,估计至少要半个月的时间。”李煜强调,若绩效指标太低,店铺也会有被“废”的危险。

  由此可见,无论是行业的“大卖”还是中小跨境电商卖家,出于账号骤减的原因,只能力保“幸存”的店铺,因此运营策略不得不被迫从“铺货”转向做“精品”。 “精品”路线更为艰难

  那么,近期被跨境电商卖家频频提及的“精品”模式,又是什么玩法?

  所谓“精品”模式,指的是跨境卖家在店铺运营时,具备较为统一的品类目标,并根据平台、行业热销商品数据精确选品,辅以一系列产品图片、详情的优化,也就是重质不重量、用专精打造爆款。

  在卖家苏平(化名)看来,“精品”模式本就是跨境电商卖家的终极目标。有近十年跨境电商从业经验的苏平表示,海量“铺货”其实只是行业新手快速起步的“妙招”,成熟卖家或者有长远目标的商家最终必然要走向精品模式。

  “利用铺货筛选出畅销商品后,就可以走精细化运营的路线。”苏平坦言,随着传统的“铺货”模式越做越大,SKU也越来越多,部分跨境电商卖家也渐渐陷入“铺货”的漩涡中难以自拔,这对行业而言不是一个好事。

  在他看来,“铺货”的模式讲求“货海”战术,卖家需要经过二次采购,再加上人力成本投入巨大,导致商品利润空间有限。只不过得益于走量的优势,卖家的资金回流相对较快,满足了不少行业新手“挣快钱”的目标。

  因此,这些年部分习惯于“铺货”的跨境电商企业开始变得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只要有流量、订单,便认为无需转型升级走“精品”路线,“毕竟做精品路线有难度,投入的成本和精力比较高。”

  苏平告诉懂懂笔记,本轮亚马逊的封店潮导致不少商家账号骤减,转型成为必然,“只是商家若要转型精品化、精细化运营店铺,需要从头开始规划品类、风格、调性,打磨listing,这里面的挑战太大了。”

  “例如要想做自主品牌,就需要寻找靠谱的供应链进行代工。”一旦有了产品代工环节,意味着电商企业要投入大量精力和成本在供应链方面,这也会导致库存压力逐渐攀升,让计划转型的跨境电商望而却步。

  相比动辄十几万甚至几十万SKU地“铺货”卖家,走“精品”路线的企业店铺通常都只有几百个、上千个SKU,而核心SKU更是少之又少。这种模式,其实非常考验电商企业的智慧。

  苏平认为,在跨境电商行业里的“大卖” Anker算是“精品”模式中的标杆,而其他大部分跨境电商卖家则都在“铺货”的捷径上模仿着傲基、有棵树。

  前者的模式,利润虽高但投入大、周期长;后者投入小、赚钱快,可谓各有利弊。只是在亚马逊的“封店潮”之下,走“精品”路线的安克似乎躲过了危机,而靠着海量“铺货”起家的一些“大卖”、“中小卖”,发展上则遇到了困境。

  8月20日,安克发布2021年半年度报告,显示公司2021年1~6月份实现营收53.71亿元,同比增长52.24%,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8亿元,同比增长47.63%。

  传统的“铺货”模式渐渐远去,但新的“精品”仍尚未成形。随着“亚马逊事件”下跨境电商卖家陆续从“铺货”转型“精品”模式,行业将会继续发生一些新的变化。 卖家转型背后的风险

  “包括我在内,很多同事都做到这个月(10月)底就结束了。”

  升任仓储主管一职刚刚满一个月,沐洋就收到了公司的辞退通知。同样收到通知的,还有仓储、客服、售后部门的几十位同事,大约占总员工数的三分之二。

  沐洋告诉懂懂笔记,他所供职的电商企业位于深圳坂田。在本轮亚马逊的“闭店潮”中,公司近100个平台账号只剩下了36 个。

  “铺货是没法弄了,以后也不再铺了,所以库存就成了大问题。”经过长达一个月的商议,公司决定转型——从“铺货”转向“精品”模式,以应对日趋严格的跨境电商平台规则。

  不过,由于转型“精品”模式,店铺SKU以及库存的商品量大幅减少,也不再需要大量仓储、客服和售后人员,因此公司的裁员不可避免。

  “提说有的圈内大卖要先分批裁员很多人,然后再全面转型。”在沐洋看来,一些在疫情期间大红大紫的跨境电商,在经历短暂的行业“高光时期”后,也陷入了行业大洗牌的旋涡。亚马逊的这次封店举措其实只是诱因之一,曾经追赶风口小跑进入行业的从业者,很可能成为洗牌期的淘汰对象。

  有跨境电商业者告诉懂懂笔记,一些电商公司确定转型“精品”策略之后,既会裁撤一部分仓储、售后人员,也会转而招聘资深跨境电商运营人才,“毕竟做精品(跨境电商)主要在于运营,仓储、售后是辅助、支持运营工作,有裁撤也会有增员。”

  在主流的招聘平台上,客户已看到一些招聘跨境电商运营人才的企业呈现出增加趋势,相关岗位的薪资也有上浮。例如3年以上相关经验的跨境电商运营专员,起始月薪已经达到12K;而跨境电商运营主管、经理的薪资待遇,甚至达到了20K~40K。

  可见,伴随着越来越多跨境电商企业的运营策略转变,行业内对于相应人才类型的需求,也在发生改变。

  亚马逊这一轮封店举措背后产生的连锁反应,目前仍在跨境电商行业造成涟漪效应,这也给更多国内电商企业敲响了警钟:粗犷的运营模式赚钱虽快,但已不再符合行业发展的主流。从“铺货”模式转向“精品”化运营,或许已成为行业阵痛下大部分跨境电商企业自救的最佳选择。

+1

来源:懂懂笔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