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曾响铃
来源 | 科技向令说(xiangling0815)
日前,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部长王志刚指出,我国基础研究投入快速增长,年均增幅达到16.9%,基础研究占研发投入比重首次超过6%。
更早之前,李克强总理也强调“我们到了要大声疾呼加强基础研究的关键时刻,我国在应用科技领域,特别是在与市场结合的应用场景领域进步巨大,有些甚至已经领跑世界。但我们的基础研究还不够深厚,原创性还不高,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应该摆在关键地位。”
并进一步解释“科学和技术有很多不同,但无论是技术走向应用,还是科学走向应用,都有大量基础性的工作,即所谓的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这个词看似陌生,却也通俗易懂,但真正要做起来又并不容易。
高质量竞争时代,企业机会在哪?
当前,我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许多传统行业的发展模式开始发生改变。然而,无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如今大力发展的工业互联网,都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当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似乎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卡脖子”现象。
众所周知,在芯片、通信等领域,这样的问题已经持续了相当时间。2018年的“中兴事件”让全体国人在对祖国科技发展无比自豪的时刻,突然被一棒子打蒙了。也让国人意识到,全球第二大规模经济体,竟经不住一颗“小小芯片”的打击。即便早在2017年,我国整体科研投入就超过日本,达到全球第二;发明专利也连续多年稳居全球第一……然而,总量上的领先却不代表结构上的优势。
说到底这些问题都归因于我国产业“基础研究、核心技术”方面的不足。具体到企业市场竞争维度,“基础研究”的作用力表现得同样尤为突出。
比如百度,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百度一度因为缺乏产品创新,过度依赖搜索和广告业务,开始在BAT阵营中掉队。许多人甚至断言,百度或将就此沉沦。
然而事情并不如外界所预想的那样,自2017年开始百度选择All in AI,在大数据、算法等人工智能基础环节“重新开始”,经历多年积累,AI创新业务正成为拉动百度核心营收增长的重要支点。李彦宏还发布一封全员信说“在技术研发上长期坚定的投入,使百度成为领先的AI生态型公司,未来百度将继续在基础研究、基础技术和底层创新上肯下硬功夫。”
“基础研究”已经不折不扣地成为一家企业最为核心的竞争力,而与“基础研究”相当的另一个技术革命也在悄然上演,那便是“技术下沉”。
“技术下沉”开启企业变革新思路
当前“技术下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市场及行业对于技术的认知,开始从“高大上”走向了“基础领域”;另一个是应用层面,大量先进技术开始从军工等领域应用到民用领域。
在“基础研究”及“技术下沉”双重趋势下,许多行业已经开启了新一轮的变革。
1、“基础领域”向生活场景扩展
关于“基础领域”的重要性有个更直接的案例,今年年初全球多家汽车工厂因芯片问题而停工,但原因并不是出在AMD或台积电等芯片企业上,而是一家日本味精企业,这家名叫味之素公司生产一种“味之素堆积膜”,是半导体基板的核心材料,现代几乎所有的半导体都需要用到它,正是由于它的产能不足,才导致了汽车制造业的大面积停工。
现如今,对于“基础领域”的定义也不只是停留于“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的概念上,像在生活场景中,衣、食、住、行都是基础;如互联网领域,宽带、存储及搜索等软硬件也都是基础。
不少企业的变革便是从这些地方着手,用户也能深切感知。例如厨电领域自2018年开始,围绕供给侧结构展开了厨电产业转型升级,一时间所谓的新品层出不穷,但仔细观察发现,这些创新还是停留在所谓的“火力大小”、“排风功率”上,建设性创新并不多见,硬科技要素上的突破更是缺乏。
为打破行业传统思维,方太选择了“围绕空气、水、食物,从应用技术创新深入基础领域创新”。例如,当前人们对于水质有了更高要求,但供给侧却脚步缓慢。市场上有两种主流的净水技术。一是超滤,但超滤只能过滤比较粗的杂质,不能过滤重金属。二是反渗透,在过滤掉重金属的同时也会把有益的矿物质、微量元素完全过滤掉。出现这些问题的关键原因还是基础环节的技术薄弱,国内绝大多数净水机厂家只能买进口的膜自己卷制成滤芯、或者买现成的滤芯自己组装,缺乏膜自生产能力。基于此,方太历经8年研发,终于首创出“NSP选择性过滤技术”,实现既能够过滤掉重金属,又能够保留有益的矿物质、微量元素,满足了用户的“健康水”需求。搭载该技术的方太母婴级净水机也连续3个月取得厨下净水机市场的十大畅销机型第一。
2、“军转民”成底蕴支撑
“技术下沉”一个最明显的感知就是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开始走进寻常百姓家,不再像以往那么遥不可及,主要则体现在大量先进技术开始从军工领域应用到民用领域。
像最初“语音识别技术”就是应用于军事领域,由于战争基本上是来自于不同的国家,语言自然不同,为截取敌方信息,以获得更多有利情报便出现“语音识别技术”。
但语音识别技术真正的高光仍是技术民用化之后,科大讯飞无疑是“语音技术”领域的佼佼者,无论是面向消费者的输入法、录音笔、翻译机、扫描笔、学习机;还是面向B端/G端的智慧课堂,AI语音技术被科大讯飞广泛应用到各类民用领域,而这些技术给科大讯飞带去的则是“10年间市值飙升25倍,营业收入也增长近乎13倍”。
又比如方太全新一代洗碗技术——高能气泡洗从军工领域受到启发。100多年前,1915年驶入大西洋试航的“德林号”鱼雷艇螺旋桨溃灭事件使“空化效应”的巨大威力进入了科学家们的视野。历经一个世纪的不断升级,利用“空化效应”的空化射流技术已经成为了国际上最先进的水下清洗技术。
方太研发人员正是从这个技术中捕捉到灵感,通过直驱系统为水流定量补气,形成“空化射流”,速度较普通水流高出20%。除此之外,水流中的高能气泡炸裂,形成冲击波式扩散,2.7*倍于纯水的冲击覆盖。数千亿计的刚性空泡爆裂,引发强大的微射流冲击力,最高时速可达180m/s,堪比普通手枪子弹出膛的初始速度,以此来达到清洁的目的。
方太也凭借这一技术获得了439项专利、其中包括83项发明专利和18项国外专利,并斩获中国家电科技进步一等奖、德国红点奖等奖项。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也通过测算水流速度、水流冲击力等数据证明了高能气泡洗技术下的相关水流数据比普通水流要更有利于提升清洗力和清洗效率,并为方太“高能气泡洗”洗碗机出具了最权威的检测报告。
“军工技术”不单单是指某种技术,也代表着一种尖端品质,它作为战事竞争的载体,因此具有最前沿、最精细、最有效的特征。对于行业而言,军工技术的应用“自上而下”地带动了相关产品研发和产品迭代;对于消费者而言,军工技术所带来的高标准,则是一种“自下而上”品质保障。
正如方太通过对军工技术的升级再造,使整个洗碗机行业出现了巨大的突破与颠覆,不仅对于整个行业有着跨越性创新意义,同时也体现出军工技术在民用领域的价值。
3、“产学研用”加速融合
“技术下沉”所带来的改变,除了上面所提到的两个方向外,“产学研用”加速融合是另一个主题。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期,技术创新愈发呈现出多点迸发、相互渗透、交叉融合的新特征,在此基础之上协同创新模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单打独斗模式,这也成为了国内企业解决国外技术“卡脖子”的最佳途径。
像华为为加速半导体产业发展,正不断借力高校力量创办软件学院,今年4月华为就在太原成立了一所软件大学,宣称每年将培养数以万计的软件领域人才,此前也在南京大学成立了华为-南京大学LAMDA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
又比如方太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共同成立了“烹饪环境与空气治理联合实验室”,在油烟净化与治理技术、油烟对健康的影响等诸多领域开展深入合作,推进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及应用的创新性研究。
可以看到高校、企业及科研单位间的“产学研用”融合正让产业走向“深处”,让相关产业不再只是依据已有技术沉淀“量体裁衣”,而能够不断以前沿技术视角,以交叉渗透的方式挖掘新的技术及应用可能。在这个过程中,产学研结合、“非塑形性”的无限可能,也将给相关产业构建更强“壁垒”,不断激发新的产业潜能,为企业突破桎梏掌握核心技术打下坚实基础。
而现阶段我国的产学研用融合正从“紧密结合”跨入到“深度融合”的新阶段。
技术落地又需要怎样的土壤?
在技术创新的大环境下,技术要形成价值最终还是要看落地环节,特别是对于企业而言,如今早已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如何将创新技术变为价值,关键因素就是抓住需求。
1、“体验经济”下企业如何“定向爆破”?
体验经济的兴起,对于技术落地也是一个契机。
“消费者时代”是当前消费市场的最大特征,产品体验正逐渐超越“性价比”、“功能性”、“品牌”成为消费者“买单”的关键。因此,将竞争从功能、价格和服务转向体验,技术升级也需要抓住这一趋势。
比如在传统的消费厨电领域,消费市场对洗碗机类产品的清洁能力一直存在质疑,大量家庭或许会选择购买洗碗机,但都用成了储碗柜。
因为至今对于洗碗机这种舶来品,很多国人还是带有一种怀疑的眼光,在“刻板印象”当中,因中餐的用油量很大,肉渣多、米粒多,洗碗机对中餐无能为力。也因此洗碗机一直难以为中国家庭带来根本性便捷和实用性。来自中国家电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5年之前,中国洗碗机行业的普及率不到1%。
所以,对于行业而言,想要进一步发展,解决“中式烹饪的重油顽渍的问题”是关键。这是方太长久以来的发力方向,凭借全新一代洗碗技术“高能气泡洗”,真正解决了中式烹饪的重油顽渍的问题,同时也将中式洗碗机推到更高的行业高度。方太在体验端下的功夫还不止如此,又比如日前发布的“第2代集成烹饪中心”所携带的制冷科技,也是从体验需求出发,解决厨房烹饪闷热的顽疾。
以体验需求为要素所带动的技术落地,无疑将最贴近市场。
2、“技术中台”科技公司的下一站
技术落地的另一个方向是成为“技术中台”,这已成为现阶段技术型企业的大趋势,所谓技术中台是指,过去强调自己品牌和产品,现在开始强调自己在后台提供技术。
当前诸多的科技企业,包括华为、大疆、科大讯飞无一不是如此。企业将自己打造成了集技术中台、业务中台与数据中台为一体综合能力平台,使其具备对于前台业务变化及创新的快速响应能力。
华为去年围绕数据推出了一系列的产品与解决方案,从年初的OceanStor分布式存储、GaussDB数据库的推出,到年中OceanStor Dorado V6全闪存存储以及华为智能融合数据解决方案的发布,再到年底华为开源数据虚拟化引擎河图的亮相,所有的动作都是为建筑起华为的技术与数据中台。
另外,像方太这类企业,随着技术积累的加速,也将构筑起自己的“技术中台”。这一点在方太成为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研发团队后开始体现。资料显示,2017年,方太成为厨电行业唯一主导大气污染治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企业,参与了国家大气污染防治综合科学决策的顶层设计,并牵头承担了“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专项中的“油烟高效分离与烟气净化关键技术与设备”项目。对显著改善空气质量、保障人类健康、推动绿色社区与城市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成为“中台型”企业将是下阶段所有科技企业的一致目标,如此才能实现技术价值的最大化。
总结
要在时代与产业变革的浪潮中成为领军者,最终都将成为“科技公司”。比如金融企业都在拥抱大数据,汽车企业积极投向人工智能,甚至顶尖的服装品牌也在开拓新材料技术……科技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壁垒,也是近乎所有顶尖企业的一致选择,这样的“殊途同归”是时代向前发展的必然。